一、指导思想 我校建校初即创办了机械工程系,二十几年来,机械工程系为上海市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进入21世纪后,机械工程这一传统学科与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等学科交叉结合焕发出蓬勃朝气。为了适应上海地区经济发展以及面向国际环境的需要,本培养计划确立指导思想如下: 1、 教学功能由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为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2、 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专业设置界限,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交叉的特点,特别注重机械工程与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3、 加强工程实践,包括设计型、控制型等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强化学生外语能力的训练。 5、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 加强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发展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面向工程实际,具备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从事现代机械装备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贸易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方向与特色 专业体现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特别注重机械工程与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等相结合的特色,并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基本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 3、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要求达到上海市非计算机专业三级水平。外语要求通过CET4,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 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其发展趋势。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现代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现代装备技术、装备自动控制技术。 六、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和专业前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教学模块组成。 1、公共基础模块,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主要由外语、数学、物理、社科等基础类课程组成。 选修类课程由12学分的人文、管理、艺术等任选类课程组成。 2、学科基础模块,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由设计类、工程理论类、制造类、控制类4类课程体系组成。 (1)设计类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等课程。 (2)工程理论类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基础等课程。 (3)制造类课程包括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 (4)控制类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等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PLC技术、单片机技术等控制类课程;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等制造类课程。 3、专业和专业前沿学科模块 (1)专业模块。 主要学习现代装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理论及其实现技术,课程包括现代装备技术、装备自动控制技术、装备传输系统和数控原理及应用等,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装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专业前沿学科模块。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最新知识和发展方向,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4、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实践教学环节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1)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有:三维CAD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2)学生制造类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车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习等。
七、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共计42学分。 1、实习: (1)金工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共2学分。 (2)车工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共3周。要求获得车工初级证书。 (3)电工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以后,进行2周电工基本技能训练。 (4)三维CAD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共1周,进行三维CAD实习,要求学生获得相关的三维CAD资格证书。 (5)数控机床操作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共5周。要求获得数控操作相关证书。 2、课程设计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第四学期修读《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共1.5学分,选择典型机构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共3.5学分,在第五学期中安排0.5学分分散进行,另外3学分安排在修读《机械设计》课程后,选择与本专业方向有关的机械传动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及计算分析,并采用计算机绘图。 (3)专业课程设计:共4学分,安排在第七学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后,选择典型的微机控制机械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控制软件设计及系统调试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共计18学分,安排在第八学期。选择合适的工程实际课题、模拟性设计研究课题或实验室建设课题,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是训练学生如何把四年来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工程设计或课题研究上,是对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提出方案、图纸设计、计算编程、翻译外文资料、书写报告及论文答辩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向学校交出的一份重要的知识与能力的总结。
八、毕业规定及学位 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必须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教学模块的学分,总学分达到205。其中各类必修课程达到180.5学分,选修课程达到24.5学分,方能毕业。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的,授予工学士学位。 |